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01617 62701615 电子邮箱:
chinadinghui@chinadinghui.com
网址:www.chinadinghui.com
您的位置: > 专业论坛 > 资本运营 >
存货管理经历的三次变革
在自我膨胀这一点上,存货与官僚组织的特性极其相似。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也许是它的克星。
存货的性质
在美国新经济神话破灭的时候,美国经济界第一个想到的事是国内的有效需求,第二个关心的就是企业的存货。有效需求与民众对经济的信心相关,这属于企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存货理论上则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内部因素,但是事实上,对企业来说,存货管理一直是一个挑战,它自我膨胀的时候往往是企业自身难以控制的。
在自我膨胀这一点上,存货与官僚组织的特性极其相似。有人估计,如果要让存货保值,必须以20%的速度增加其价值,然而众所周知,存货――即使是珍贵如金子这样的物品――不仅不能增值,还会不断地贬值,同时还会消耗企业可观的储存费用。这是存货除了自我膨胀以外的第二个特性,即不断贬值和消耗企业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存货上述两个特性可能还不是最致命的,它还有第三个特性,即占用企业的资金,降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现金流,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往往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说,“扩充生产能力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决策”。
存货有时会自我膨胀的特性与以下两个因素关系密切:一是传统的制造方式需要很长的前置时间(从订货到交货的间隔时间);二是企业生产计划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之间的职责和目标不一致。40多年前杰伊?佛瑞斯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工业动态:决策者的一大突破”是关于前置时间对存货的影响的开创性研究。他指出由于漫长的前置时间需要销售预测来引导生产计划,而销售预测的错误增加之后,库存将会膨胀,各生产层面的安全存货也会上升。如果前置时间越长,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就越低。
制定销售目标是销售部门的事,而生产部门的任务是保证完成销售部门所制定的计划,如果没有完成计划的产量则责任在生产。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就必须保证原料的供应及时,不至于发生原料短缺的现象,因此采购计划必定按照生产计划来进行。生产部门只是管生产,其目标就是完成计划中的产量,如果完成了就没有自己的责任;采购部门按照生产部门的要求进行采购,只要保证原料供给正常,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销售部门的预测是否准确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旦销售预测过高(或过低),在这种模式之下,生产和采购并不能立即降低(增加)其产量和采购量,这就会导致生产和存货的大幅度振荡。销售部门因为来自领导层的压力、部门的盲目乐观心理往往会过高地预测销售的需求,这样存货的膨胀就难以避免。即便是在预测过低时,因为缺货现象往往导致各个部门增加安全存货的要求,存货也会因此而上升。
存货管理的变革
正是因为认识到存货上述三个特性,人们试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创造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在日本JIT又称为“看板”管理,在每一个运送零部件的集装箱里面都有一个标牌,生产企业打开集装箱,就将标牌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标牌之后,就开始准备下一批零部件。理想的情况是,下一批零部件送到时,生产企业正好用完上一批零部件。通过精确地协调生产和供应,日本的制造企业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库存,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事实上JIT技术成为日本汽车工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丰田公司也成为全球在JIT技术上最为领先的公司之一。
存货管理的第二次变革的动力来自于数控和传感技术、精密机床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在工厂里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使得工厂的整备时间从早先的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机器很快从一种预设的工模具状态切换到另一种工模具状态而无须走到遥远的工具室或经人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车和调整,整备工作的加快使怠机时间结构性发生了关键的变化,困绕着传统工厂的在制品库存和间接成本也随之减少。仍然是丰田公司在70年代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开拓。作为丰田的引擎供应商,洋马柴油机公司(Yanmar Diesel)效仿丰田进行了作业程序的改革,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差不多将机型增加了四倍,但在制品的存货却减少了一半之多,产品制造的总体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100%以上。
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存货管理发生了第三次革命。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如ERP、MRPⅡ等),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市场销售的信息充分共享,计划、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之间也可以更好地协同。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预测较以前更准确可靠。戴尔公司是这次革命的成功实践者,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展开网上直销,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产品。一开始,在互联网还局限于少数科研和军事用途的时候,戴尔公司只能通过电话这样的网络来进行直销,但是互联网逐渐普及之后,戴尔根据顾客在网上的订单来组织生产,提供完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戴尔提出了“摒弃库存、不断聆听顾客意见、绝不进行间接销售”三项黄金律。戴尔公司完全消灭了成品库存,其零件库存量是以小时计算的,当它的销售额达到123亿美元时,库存额仅2.33亿美元,现金周转期则是负8天。
库存根据其在生产作业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三类,一是原材料库存,二是在制品库即半成品库存,三是制成品库存。从存货管理的变革上看,首先削减的是原材料库存,紧接着是在制品库存,最后是制成品库存。也许这只是一个巧合,我们发现这个库存变革的过程是严格符合生产链从上游向下游的变迁,如果忽略技术促进的因素,这似乎是一个生产链的生态演变过程。
没有解决的问题
戴尔公司在中国虽然受到交通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库存也只有6天,而同是PC企业的联想库存却为30天
就目前来说,中国企业的存货管理与国际上领先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戴尔公司在中国虽然受到交通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它在中国的库存也只有6天,而同是PC企业的联想库存却为30天。据我所知,国内某大型家电企业在1998年因为销售预测的失误导致了大量的成品库存,以至于最后提出要用库存来向供应商付货款的尴尬局面,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很可能该企业早已经不存在了。
存货管理经过三次革命性的创新之后,仍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即供应商与制造商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如果没有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那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整个产业链上的存货,只是把存货从一个产业层面转移到另一个产业层面,从一个企业移到了另一个企业。因此有人批评戴尔不过是把它的存货转移到它的供应商的仓库里去了。从2000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萧条,而欧美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帮助之下,及时地控制了他们的存货,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亚洲的供应商,因而造成了这些供应商的存货从今年年初开始急剧膨胀。这种不仅发生在那些亚洲的本土公司身上,而且许多跨国公司的在亚洲的子公司也同样不能幸免。
通过对存货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的许多的著名企业如联想、海尔、长虹等要积极推行其互联网战略,并且明知道ERP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危险的手术却还要偏偏购买ERP软件,请人来推行ERP。在21世纪,信息技术必将成为保证企业不被淘汰出局的必备品,而目前在中国如果你比别人更快地实现向信息化、网络化转型,更紧密地帖近市场,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生产更具柔性,那你还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环球管理 编辑周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