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野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中关村东路 清华科技园 科建大厦202
电话:(010)62701617 62701615 电子邮箱:
chinadinghui@chinadinghui.com
网址:www.chinadinghui.com

您的位置: > 专家视野 >

杨 帆:中国人竞争激烈,是不幸也是大幸

发布日期:2013-08-30

美欧债务危机正在深化,“西方崩溃会连带中国崩溃”的说法再度抬头。但笔者不以为然。因为中国不仅宏观调控有力,而且微观上也极有活力。中国社会的活力甚至已经发展到了某种高烈度竞争的状态,这与欧洲人慵懒导致社会死气沉沉形成鲜明的反差。

30年前,笔者上大学时,曾有老师50多岁就发生心肌梗死过世,当时我们归咎于他长期贫困劳累。然而这些年,年轻白领、中年学者、企业家、出租车司机和媒体人过劳死的现象越来越多,我由此意识到周围人们的高烈度竞争:大学生就业竞争已白热化,公务员考试几乎千里挑一;在大城市,多数行业加班已成常态,一些公司私下里规定新就业的女生三年内不得生孩子,一些行业精英多年来上班时间是早九点到晚九点,周六日还要参加培训,自己出钱、搭时间攻读MBA、EMBA。高强度、高密度的竞争几乎困住了每一个中国家庭,尽管这种高烈度竞争也带来了中国巨大的社会进步。

中国人目前的高烈度竞争有必然性。改革开放带来的个性解放潮流,使个人物质欲望膨胀,年轻人更是以洋房汽车为追求,这是过度竞争的原始动力。

中国人的高烈度竞争,之所以没有导致社会混乱,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家族因素调节的。那些总是预言中国要崩溃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年前数千万工人下岗社会整体还能正常运行?为什么数亿农民进城却没有造成贫民窟?为什么中国家庭能投入巨资完成子女教育?为什么房价那么高,还有那么多人买?因为在中国,“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以家庭甚至家族为单位计算的,以家族力量作为支撑,给中国人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争奠定了力量保证。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这些年才有如此激烈竞争的,自古以来中国就人均资源相当短缺。例如,以科举制为代表的智力竞争,就是一种残酷的比拼。这使得中国人形成从小就适应竞争的习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丧失,但教育竞争在折磨孩童的同时,也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在相当大程度上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中国人的竞争能力还会提高,高烈度竞争的状态仍难转变。中国人仍会被高烈度竞争所造成健康下降、幸福感消失、重复投资、环境破坏、竞争无序等等问题所困扰。

目前,中国依靠法律的完善和政府的调控,如通过坚决保障八小时工作制、限制加班并支付加班费等举措,已经在推动社会缓解了部分高烈度竞争状态。这些年春节,多数农民工回家,大量城市居民出国旅游,说明人民收入和精神追求正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闲暇”。

欧洲经济衰落的最根本原因,是高福利把人养懒、丧失竞争力了。笔者曾十分纳闷:他们这么闲散,哪来那么多钱维持那么高的生活水平?原来他们早就债台高筑!相比起来,中国人很辛苦但也很有竞争力。社会学界曾一度兴盛向欧洲学高福利制度的主张,现在看来并不适应中国。

中国人的高烈度竞争很“可怜”,但这或许真是我们“不幸中的大幸”,是长期保持活力的基础。当然,我们中的有些人也不妨与西方人平均一下,适度少存款、多消费;少拼命竞争,多修养闲暇,这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能纠正世界经济的不平衡!